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 > 西安:背街小巷成为文化风景线

西安:背街小巷成为文化风景线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791次

西安:背街小巷成为文化风景线

北新街提升改造后,以“生活读书新知”和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新景观受到市民的喜爱(五月三十日摄)。

本报记者 赵晨文/图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以优质的画面、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收获了一系列好评,也让长安这座城市再一次引人注目,人们感慨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品味着它被写成故事与传说的昔日繁华。

可以说,长安的历史,散落在西安的每一条街巷中。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的一些街巷尤其是背街小巷,显得缺乏活力,老旧不堪。

为迎接十四运会,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2019年底,西安市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一年多来,西安市背街小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历史文化被充分挖掘,整座城市的功能和文明形象大幅提升,昔日的背街小巷如今已经变身为文化风景线。

挖掘历史 保留文化底蕴

平整干净的路面、随处可见的长椅、被绿植美化的围墙……5月28日,记者来到改造后的西安高新区大通巷,这里一改曾经的破旧和嘈杂,宁静中透着古朴、闲适中带着安逸。

位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嘉会坊和永平坊之中的大通巷,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道路全长276米,街巷周边保留着许多名人故居和重要遗址。

在改造过程中,西安高新区深入挖掘大通巷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设置快闪公园、刻有历史文献及古诗词的文化墙等方式,用艺术元素装点公共空间,进一步丰富街巷文化内涵,增加了大通巷的历史年代感。

“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已远远不止是修一条路、补一面墙这么简单。”西安高新区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他们搜集相关街巷历史文化沿革,充分挖掘街巷文化底蕴、留存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努力还原街巷的历史韵味,进一步通过建设街巷文化来提升城市文明。

创新设计 彰显人文情怀

位于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的北新街区域是西安明城墙内知名的文化教育功能聚集区,周边不仅有多所西安知名学校,还是衔接起七贤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和明城墙、顺城巷等历史文化节点的重点区域。

5月20日,一道长近30米的以“生活读书新知”和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新景观出现在北新街新知小学东门正对面的老旧墙体上。墙上的投影文字迎来朝霞送走晚霞,地上的树荫也在二十四节气的标牌上发生细微的移动,汇聚成时辰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别有一番匠心。

“我们从细节入手,通过设计使树的自然景观和设计景观相辅相成,彰显了城市人文情怀,也通过设计助力文明城市建设。”解放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郭珮琦说。

“这个用树和太阳及自然光影组合而成的景观创意很棒,希望这棵树能增加学生对细微的感知和对时间的感悟,让孩子们学会去努力充实生命的厚度,点亮自己的星辰大海。”新知小学校长刘岚流露出按捺不住的喜悦。

精细管理 小巷焕发活力

提起曾经的红蕖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直摇头。这条位于曲江新区居民小区“夹缝”中的饮食街,顶着“脏乱差”的帽子,除了午餐时间外,几乎没什么人愿意来。

为了激活街区商业氛围,曲江新区背街小巷及示范街区提升改造指挥部在经过充分调研之后,进行菜单式精准设计,从空间布局、卫生环境、饮食文化氛围等方面对红蕖路进行街区升级,让这里焕发创新活力,与周边片区相得益彰。

经过一系列提升改造后,红蕖路经济业态得到提升,引入新消费群体,打造新消费空间,形成集休闲、娱乐、饮食、时尚为一体的全新“饮食经济”。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但华喜说:“传统经济业态严重制约了背街小巷的发展,现在的红蕖路既尊重市场需求和区域功能需要,以‘文化+发展’的理念,突出饮食街区文化氛围,打造特色高品质休闲饮食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让红蕖路这样的背街小巷彻底告别放养式经济形态。”

上一篇: 绘就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下一篇: 中国人,却差点被禁止用汉字!汉字危机,却开启文化苏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