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1615次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作者:吴道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各自特长,担负起使命,从专业的角度积极应对,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记录抗疫一线的真实图景,反映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传递温暖,提振信心。不过,也有部分作品存在严重误差,偏离了文艺创作的本质属性,引起社会上的反感。
坚持文艺的正确价值导向,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主题红线。图为爱国题材电影《攀登者》剧照。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一重要论述,从“铸造灵魂”的认识高度,提出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问题,强调价值导向是文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不仅关联着文艺的性质与创作方向,涉及文艺家的写作立场、态度和方法,而且直接影响到文艺的社会效果,对我国当下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正确的价值导向就像是文艺作品的航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就是说,坚持文艺的正确价值导向,就要求作家艺术家在作品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人,从而提升人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
如果说,优秀的文艺作品如同航行的灯塔,依靠思想的光芒,照亮人们前行的征程,那么,正确的价值导向则犹如航标,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引导着人们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与生活道路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价值导向关涉着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决定着文艺创作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坚持文艺正确价值导向是严肃文艺的必然要求。自古以来,严肃的文艺都把表现真善美作为永恒的追求,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视为成功的标志,特别是坚持思想性是文艺的内在生命,坚持文艺对社会、人生进行严肃与深刻的思考,坚持文艺对社会公平、正义与真理的追求,实现对读者的科学引导。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如此阐述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贺拉斯则在《诗艺》中指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可见,文艺从来就被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圣殿或神圣的精神栖居之所,而绝不是思想的垃圾场或道德的污秽地,也绝不是文化的沙漠或虚无主义的避难所。向受众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文艺的教育与感染作用,是严肃文艺的永恒旗帜。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优秀文艺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人民大众钟爱的文化瑰宝,除了艺术的成功之外,主要是因为作品思想、情感对读者的向善向上发挥出强大的引导力量。国外的古希腊神话、悲剧与喜剧、《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度的史诗等,无不寄托着文艺家们对社会、人生与生活严肃而深刻的思考,表达着他们对美好人生和生活的向往,从而使读者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与审美的熏陶。像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通过讲述约翰·克利斯朵夫成长为卓越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表达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因此激励着广大读者在生活中努力奋斗。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典意义就在于作品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了人生观的积极引导。这在贝西姨婆告诫大卫·科波菲尔的三句话中得到有力凸显,即“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简短的三句话,浓缩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把作品主人公与读者都引向了精神与道德的高地。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诗人、作家,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等,都有着高洁的人生志向、豁达的生活态度与深切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作品也无不给读者以精神的鼓舞与道德、情感的升华。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与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是先进与进步的文艺,其根本宗旨就是以先进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引导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目前,我们的文艺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就是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理想主义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鼓舞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导致文艺作品“翻车”
坚持文艺正确价值导向,必须克服当前我国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倾向。比如说解构主义与虚无主义现象。这类创作既是国外输入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或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虚无主义思想潜移默化的产物;既表现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也表现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在价值观念上,主要表现为消解价值,嘲讽神圣,丑化英雄,瓦解理性,怀疑一切,完全用非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现实,把生活等同于荒诞的、没有意义的游戏,丧失对生活的信念。这类创作的症结,在于泯灭了生活的是非观念,放弃了人类的基本价值立场,否定人类向上向善的努力,其影响便是人文精神的严重失落。
还有一些文艺作品分不清生活的主流与支流,有意回避生活的光明面,而夸大生活的阴暗面,紧紧盯住某些消极的问题不放。现实生活固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学也有必要“介入”与叩问生活,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揭露不应该成为目的,而是需要着眼于寻求生活的希望,不能片面地、偏颇地看待现实生活。
同时,还需要克服低俗化现象。受金钱主义与消费主义价值观等的影响,低俗化文艺创作以追求金钱为主要目的,放弃对受众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放弃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作品中肆意渲染某些无聊的东西,停留于满足读者的感官刺激与低级趣味,主要特征是媚俗。文艺的娱乐功能固然应该给予肯定,但文艺如果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并放弃社会责任,一味充当卖笑与赚钱的工具,就会消解人类精神生活的向度,最终导致人的精神萎缩。
还有一些消极现象可谓五花八门,诸如不下硬功夫,不深入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不对生活进行深入消化与透彻思考,满足于闭门造车、浅尝辄止,喜好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或停留于一己之悲欢,甚至陷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泥潭,或偏执于形式包装,用形式的花哨掩盖内容的苍白与思想的贫弱,等等。这些创作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文艺创作,都存在精神缺“钙”的问题,难成大器,无法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主题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也就是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艺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核心内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在各民族群众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武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强大情感力量。因此,坚持文艺的正确价值导向,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主题红线。文艺家在作品中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人们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走向繁荣,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与时代同行,讴歌伟大时代,为时代的发展进程鼓与呼,是文艺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文艺仍然需要塑造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那样的有志青年,仍然需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厂长那样锐意改革、勇担民族历史责任的改革家,需要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中陈景润那样一心报国的科学家,来引领时代,凝聚精神,重铸辉煌,创造新生活。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7日 14版)
下一篇: 卢禹舜:加强美术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