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会动态 > 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348次

  日前,由省社科联主办,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武陟县委县政府、巩义市委市政府协办,黄河交通学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承办的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四届黄河论坛在黄河交通学院举办。论坛以“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黄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协,沿黄九省区相关研究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就有关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现将专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作了《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贡献黄河文明力量》的发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幸福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在中华文明史上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黄河文明将成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资源。新时代弘扬黄河文化,要聚焦“中国价值”,推动文明的“再轴心化”,再造新时代黄河文明轴心区;要以河为脉,建设海陆文明协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价值、中国思想、中国智慧;要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核心价值与共同价值双循环,书写一部从黄河出发的新全球文明史。

  民建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会主委,教授梁留科作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发言

  黄河、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沿黄九省区要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力度,深入推进文旅融合,联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携手向世界讲好中国“黄河故事”。要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承的精品,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欣赏的中国文化瑰宝,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标识带。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区,要做好与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叠加和互动,实现中华文明全景展示,推进黄河文物展示园区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黄河文化展示集群。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易雨君作了《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典型植被群落演变机制及生境模拟》的发言

  黄河口是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河口之一,为超过220种植物和800多种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或越冬场所,其生态系统兼具丰富、脆弱和敏感的特征。易雨君教授团队多年持续在黄河口开展土壤、水质、生物原位观测,定期采集包括水质、土壤、生物等样品,结合遥感等多元化手段,构建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模拟模型,研究成果不仅对于黄河口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国内外其他类似的河口湿地提供借鉴。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瑜在线上作了《地理大数据及其应用》的发言

  从方法论的角度,梳理了地理大数据支持的六个应用类型,从低到高依次是描述时空分布、识别异常对象、发现普适规律、揭示关联关系、预测未来趋势、空间决策优化。其中第一个方向是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时空特征的简单刻画;第二到第四个方向则注重探寻时空分布特征背后的规律和机理;最后两项,则是为决策层面提供支持。

  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张新斌作了《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发言

  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比较研究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黄河、长江重大国家战略决策的差异性,反映了文化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流性特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表述的互补性,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主干性特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复合性,决定其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区块性的特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互补性,决定其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丰富性特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区域纵深性,决定其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主体性特点。

  黄河交通学院名誉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王裕清作了《深刻学习理解“第二个结合”,深入探索新时代黄河精神的创新性发展路径》的发言

  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对黄河精神和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三点认识及建议。一是必须找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完成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二是以黄河文化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实干兴邦、勇于担当的使命精神来践行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三是必须具有广纳百川和合共生的团结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财力,整合学术力量,构建更好的学术研究和宣传平台,用黄河精神激励和强化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争取更多更大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为黄河文化和黄河文明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成果。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隆文作了《发现中国最早黄河故道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发言

  寻找并确认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的黄河古河道及其遗迹、遗存,不仅是一项前人未曾涉及的工作,而且对于当今传承、阐释、弘扬黄河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黄河河道变迁的角度寻找并最终确认禹贡大河故道,即中国最早的黄河河道及其变迁动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夏王朝的历史,这正是破解“夏王朝历史之谜”的新视角与新角度,这一成果毫无疑问将会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

  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作了《河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的发言

  2022年,河南省游客接待量为4.36亿人次,获得3160亿元旅游收入。文旅融合的“1+1>2”效应初步显现,文旅融合已成为河南省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依然存在文化内涵挖掘有待深入、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创新发展思维相对滞后等问题。为加快推进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议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文旅﹢”跨界融合战略;优化空间布局,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优化产业融合机制,赋能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上一篇: 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暨文化创意产业大会开幕

下一篇: 河南洛阳:老城亮出汉服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