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会动态 > 加强文物保护 赓续文化传承

加强文物保护 赓续文化传承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332次

13453843682660153420.jpg

  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市民在参观“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本报资料图片

  

  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经通过170多个展览在40多个国家展出。

  “很遗憾,我们错过了‘大河文明展’”“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到大河文明展,郑州博物馆每一个展览都非常惊艳,下一个引进的特展会是什么”……7月15日,“大河文明展”已闭幕近一个月,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仍会遇到不少观众问及“大河文明展”的相关问题。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大河文明展”作为郑州博物馆2023年度大展,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203件(套)珍贵文物,来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可以清晰看到四大文明不同的演进路径。

  “都说河水孕育生命,这场展览不仅展现了黄河流域的文明,也讲述了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不同文化的碰撞,冲击着每一位‘探索者’,在展厅的两个多小时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感叹着文明的伟大与传承的力量”……展览期间,观众热情留言。

  “3月3日开展,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纷至沓来,线上线下共千万余人次观展。为满足更多人的参观需求,展览延期两周,直至6月17日才与大家正式告别。”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任梦薇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古丝绸之路还是当今河南对外开放格局中,文化交流互鉴从不缺失。近年来,河南大力促进文物“外交”,通过文物与世界交流互动,扩大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河南、读懂中国。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经通过170多个展览在40多个国家展出。

  2017年12月15日,“洛阳唐三彩艺术展”在波兰卢布林省图书馆精彩亮相,展出了70件唐代三彩精品,包括人物、动物、生活器皿等,从中可以窥见唐代洛阳工匠对进口钴蓝釉料的运用,以及对异域器物造型的借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佳诠释。在短短3个月展期中,观展人次屡创该馆新高。

  波兰地处欧洲“十字路口”,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国家。此次展览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加强两国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河南与欧洲的经贸、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2018年11月7日,145件(组)河南出土的珍贵文物启程赴卢森堡展出。这是河南首次赴卢森堡举办“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开启文物外交新篇章。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由衷感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将成为中卢友谊的又一个里程碑。”

  2022年11月16日,正值中卢建交50周年之际,首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文物局与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签署了第二个5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推进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与文博领域的更多合作。按照计划,2023年9月,卢森堡精品文物将来河南展出。

  河南坚持文物交流“走出去、引进来”。近几年,在韩国举办的“交融·魅力——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展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等展览,反响热烈。同时,还引进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文物来河南展出,如“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物展、“阿富汗国家宝藏展”、“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览”等多个展览,备受观众追捧。

  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说,通过这些展览,在互动往来中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文物正成为河南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原故事的重要桥梁。

  此外,对外文物展览也为文物保护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河南文保单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共同进行研究的“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金属制文物保护”、东亚古代冶铁技术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实现了合作共赢。


上一篇: 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组考核

下一篇: 焦作市领导调研文化旅游消费季启动仪式筹备及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