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会动态 > 浙江文化观察:名人“祖籍地”如何活化利用?

浙江文化观察:名人“祖籍地”如何活化利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402次

浙江文化观察:名人“祖籍地”如何活化利用?

周信芳戏剧艺术馆一景。 卓璇供图

  中新网宁波12月9日电(林波 卓璇)大师故里,麒韵流芳。12月9日,位于“千年古县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周信芳戏剧艺术馆正式开馆。

  周信芳是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海派文化宗师。他创立的麒派艺术,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璀璨瑰宝。

  名人故居、祖籍地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灵魂所在,是触摸历史的“活化石”,如何将其活化利用?透过“千年古县城”可以看到,其活化利用,非毕其功于一役。

民众参观周信芳戏剧艺术馆。 卓璇供图

民众参观周信芳戏剧艺术馆。 卓璇供图

  一迈进周信芳戏剧艺术馆,怀旧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

  据了解,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分为主馆和地方戏曲馆。主馆展示了周信芳的家乡情缘、艺术人生、麒派艺术与门人以及家庭生活四大篇章,集中展出周信芳曾主演、导演、指导创作戏曲的珍贵照片、书籍、影像资料、衣物用具等。

  信步馆中,一座从屋檐上方“横空出世”的红桥颇为亮眼。

  “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从沉浸式、情景式的角度综合考虑。”设计师、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邵良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座红桥将走廊拔高后,不管从高度、材质、颜色、线条上都与原建筑风貌形成了一种对比,在古城并不多见。

  走上红桥,可以看到慈城古镇的全景,不仅是一个网红拍照“打卡”点,也是一个绝好的观景台。

  周信芳戏剧艺术馆的首任馆长是“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得主、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宁波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锦文。

  王锦文接受采访时说:“未来我们会继续做好沉浸式庭院戏曲演出,邀请各个戏曲剧种前来展演,邀请戏曲名家来办大师班等一系列戏曲活态传承活动。”

  这是慈城活化利用名人“祖籍地”的缩影。

  江北区委常委、慈城镇党委书记余宁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响应浙江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慈城将以周信芳戏剧艺术馆作为弘扬古城文化内涵、推进慈城文旅融合、提升全域形象品位的展示窗口和重要抓手,“将持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把周信芳戏剧艺术馆打造成为展示慈城文化的新地标、扩大慈城美誉度的金名片。”

  事实上,早在2016年,慈城就在探索“名人效应”。2016年4月22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展示了冯骥才几十年来创作的各种作品。

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内的演出场景。 卓璇供图

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内的演出场景。 卓璇供图

  彼时,冯骥才接受采访时说:“把每个人的故乡连在一起,就是祖国。故土、故乡、故人,连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根。”在冯骥才的眼中,乡愁就是每个人对于故乡的情感和怀念,而这种情感有的时候需要载体,祖居就是一个固化的载体。

  如今,将近6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坐标,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来此“打卡”品读。

  如果把旧居、祖籍地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更新是其必然现象,只有敬畏历史,才能唤醒属于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并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完)


上一篇: 京津冀协同推进区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下一篇: “土楼故里”举办客家福文化节 发布全省首个镇域福文化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