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 >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来源:一应剧全     浏览:1280次

回顾百年,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牵头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的《恰百年风华》,本周三(7月14日)21:07推出文化沃土篇,带您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见证人——朱祖希、唐烨、周好璐、赵莉。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扎根北京,建设最美中轴线

——北京地理学会副董事长 朱祖希

朱祖希于1955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从此便扎根北京,在这里生活了66年,在这66年里,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北京中轴线文化上,“象天设都,法天而治”,是他对中轴线文化渊源的总结。

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开始一直到钟鼓楼,全长将近八公里,这条路线几乎集中了北京等级最高、体量最大一些建筑物。新中国成立之后,变化最大的就是天安门广场了。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1958年全国征集天安门改造方案,一共收集了70个方案,经过不断浓缩最后形成了3个方案,供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总理一起审查。周总理很认真,他经过三次实地考察后决定,保留天安门城楼和正阳门城楼,天安门广场改建方案也最终确定。广场东边建设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边建人民大会堂,中间设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至此天安门广场的主题由原来的“皇权至上”转变成“人民当家作主”。

每当朱祖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他都会感到非常自豪。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永远载入了北京城历史发展的史册。


立足传统文化,营造人文气息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国家一级导演 唐烨


北京人艺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69年历史,在这里上演过很多经典剧目,如《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等。

1992年,唐烨加入北京人艺,并在后期成为了一名导演。她师承苏民先生,十年间与老师合作排演了三部古装戏:《李白》《蔡文姬》和《天之骄子》,与老师的合作,让唐烨受益匪浅。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人艺文化的厚重感不仅来源于经典戏剧,也来源于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厚重的文化积淀。唐烨提倡人艺年轻演员们向老一辈戏剧人学习,她借话剧《蔡文姬》重排的机会把苏民先生推荐的《古文观止》里几篇好文章发给了青年演员,让他们熟读,还请了专业戏曲老师教他们身段、步伐和宫廷礼仪,这样对他们塑造人物有更多的启迪。


唐烨这样诠释“戏比天大”四个字,就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责专业地做好自己的那一点事。


四代人做好一件事,将传统文化复兴委以己任

——昆曲“传”字辈第三代直系传人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创研室主任 周好璐


1921年对于昆曲人来说关乎着昆曲行业的兴衰存亡,当时在花雅之争、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的三重夹击下,昆曲,这个在中华大地上流行了200多年的国剧,正面临着衰落,甚至失传的危机。当时热爱昆曲的有识之士们成立了苏州昆剧传习所,招收了44名学员,特以“传”字排行,周好璐的爷爷周根荣由此改名周传瑛,意将昆曲代代相传、延绵不绝。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新中国成立后,昆曲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1956年4月1日飘零江湖十几年的小戏班转为了国营,同月剧团携《十五贯》进京首演,周总理称赞此剧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同年的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由此各地的昆曲院团纷纷恢复成立,式微的昆曲重获新生,在这一年,周传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郑重地写道:“昆曲兴,我荣。昆曲衰,我耻。”他始终没有忘记名字中“传”的意义。周传瑛生前总说,要振兴昆曲就先从自家孩子做起,于是周好璐的父母毫不犹豫地将周好璐送进了戏校,周传瑛的“传”字经由父辈,交到了周好璐的手里。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多年来,周好璐除了排演闺门旦,而立之年又投身教学一线,担任昆曲教研室主任,为剧院培养后辈人才,演出、著书、教学、讲座、传播。作为昆曲“传”字辈第三代直系传人,周好璐说,传承弘扬昆曲艺术,是她一生的责任。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国家将传统文化提升至文化战略高度的大环境下,在专业院团和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下,昆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喜爱昆曲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世界首批非遗名录,历经坎坷的昆曲在当下成为了真正的盛世雅音。


生于北京 讲述北京过去、现在与未来

——北京市政府参事 原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常务副馆长 赵莉

为了让现代化北京在功能上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不失千年古都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厚积薄发、继往开来,让这片文化沃土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城市规划历经几次重大改变,才成就今天的格局。赵莉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以说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变迁。

2004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建一座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的献礼项目。建馆十多年来,展览馆一共接待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以及全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来宾500多万人。

“恰百年风华”文化沃土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馆中有一个按照1:750的比例制作的1000平方米的城市沙盘模型,根据北京每年新建的房子、公路、绿地,它都会被及时调整展出,很多北京市民都会来这里寻找自己的家。

展览馆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的现代城市文化,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工作的14年里,赵莉看到了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不断发展,这让她感到非常骄傲,这份骄傲源于她对城区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源于她对北京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周三(7月14日)21:07,北京卫视《为你喝彩》特别策划的《恰百年风华》带您走进北京这片文化沃土。

上一篇: 坚定文化自信 精彩精神生活——从“文化更加繁荣”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篇: 济南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