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新闻 >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来源:安徽网     浏览:896次

在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有一间不起眼的农家小屋,青砖黑瓦、旧木门窗。这便是中共皖苏省委旧址的一部分,刘少奇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在红色热土滁州,这样的革命旧址还有很多:定远县大桥镇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天长市铜城镇的抗大八分校旧址、明光市自来桥镇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这些旧址如今都焕发着蓬勃朝气,它们是红色旅游胜地,激励着我们保持优良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红色旅游景点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旧址讲述峥嵘岁月

中共苏皖省委旧址现存有刘少奇同志曾居住过的西厢房一间,新四军召开会议的演讲台、水塘、井的遗址也尚存。这里如今是滁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4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撤销皖东工委,成立中共苏皖省委,省委机关驻地设在瓦屋薛。1939年12月,刘少奇一行到达现在的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瓦屋薛村。在瓦屋薛村,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原局第一次会议,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了发展皖东及华中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随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皖东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迅速发展。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纪念馆中的罗炳辉故居。

与第一次会议不同,对皖东革命根据地发展影响较大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则是在现在的定远县大桥镇三官村湾杨村召开。

今年6月16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定远县大桥镇三官村湾杨村民组,这里与南谯区章广镇相邻,是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所在地。68岁的杨为林是中原局第三次会议纪念馆的馆长, “我家当时条件还不错,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的很多房子就是我家的祖居。”

杨为林告诉记者,当年,刘少奇化名胡服居住在当地百姓家里,公开的身份是一名教书先生。由于口音的问题, “胡服”在当地被讹传为“伙夫”。可是,当地村民渐渐发现,这个“伙夫”不简单。有细心的当地人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的罗炳辉每次和这个“伙夫”说话时,总是毕恭毕敬的。有见过世面的人就大胆推断,这个“伙夫”官比罗司令大。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伙夫”原来就是刘少奇。

1940年2月下旬,中原局第三次会议在湾杨村召开。中原局第三次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会议贯彻了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历尽沧桑看见英雄模样

今年6月17日,在明光市自来桥镇街道上,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院内影壁上持枪奋进的浮雕群像似一页诗篇,墙基上依然泛黄的砖石透露着历史沧桑。一个小院门上写着“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告诉即将要走进院里的人们,在艰苦年代这里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年3月,来安县、定远县先后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为创建皖东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在此后的短短几个月内,皖东地区的15个县先后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其中之一。

嘉山县因境内有嘉山而命名, “嘉”者,美善、吉瑞之意。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明光市,为省辖县级市。1940年3月中旬,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自来桥镇成立,汪道涵任首任县长。记者看到,现存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主体是两排平房的小院子,院内的房间门口挂着各个科室的牌子,每间屋内都布置了老式家具,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汪道涵是嘉山人,1915年出生。他的父亲汪雨相是清末秀才、同盟会元老、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早年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留学日本。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6岁的汪道涵就和同学上街宣传抗日。中学时期,汪道涵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18岁的汪道涵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汪道涵全力投入抗日根据地建设,特别是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后勤、商业、金融物资等多个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为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辛劳;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长期在财政、工业、外经等战线工作,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海协会会长等职务。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汪道涵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追寻先烈足迹深感骄傲

位于天长市铜城镇的抗大八分校旧址是滁州市现存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革命旧址。 “抗大”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最高学府,全国抗战爆发后,抗大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了14所分校,天长抗大八分校就是其中之一。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学生游客到抗大八分校旧址开展研学游活动。

抗大八分校旧址位于皖苏两省交界处的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紧邻高邮湖。在旧址一处碉堡旁,工作人员指着一条小路告诉记者,走几步过去,那边就是江苏省地界。 “抗大八分校最早的校址在天长的张公铺,后来迁到了龙岗,并在这里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办学期。”导游张海燕告诉记者。

参观旧址的过程中,在指挥部一间小屋的衣柜后,记者看到了一个地道入口,走过大约110米长的地道,通过一个窗户,走出地道。据介绍,这一处地道原本是居民为了躲避土匪、兵痞,防偷防盗建造的。抗大八分校在龙岗办学后,为了保障来此视察的首长及分校同志的安全,对地道进行了整修,若遭遇敌袭可以通过地道撤离。地道的出口距离高邮湖很近,当年湖面茂密的芦苇荡是保存抗战实力的天然掩护。

抗大八分校从 1941 年 5 月成立至 1945 年 8 月结束,办学四年间,共招收学员4期,培养了2000多名军政干部。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故事

在滁州,这些珍贵的革命旧址在作为文物被保护的同时,也成为了红色文化旅游的胜地。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有力保障。

奋斗百年路 安徽创辉煌|红色遗迹换新颜 红色文化薪火传

龙岗红色古镇。

中共苏皖省委在内的革命旧址修复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拟于2021年6月底开放;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于2012年底建成,2013年月正式对外开放。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界群众近3万人次。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馆共接待参观学习人员122批次4000余人次;抗大八分校纪念馆自2008年建成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参观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接待国内外参观人数约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亿元;天长市委、市政府投资10.1亿元,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龙岗红色古镇文旅项目。

该项目中还包括全省第一家位于乡镇的党校 — —龙岗党校。龙岗党校在原龙岗乡政府原址进行新建,占地总面积约为21.7亩,项目总投资约为7200万元,计划2021年7月1日前建成。

上一篇: 长沙的文化自信是一点点“挖”出来的

下一篇: 喜迎世遗大会 福州亮出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