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从近期河南国风唐韵的品牌探索,谈未来北方黄河文化带的发展想象空间

从近期河南国风唐韵的品牌探索,谈未来北方黄河文化带的发展想象空间

来源:山川行     浏览:724次

山川网: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来看,每当物质文明发展到相应阶段之后,人们的需求就会不断朝向精神文明转化。而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中,国家维度的精神文明复兴涵盖范围十分之广,但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部分,依旧可以说千百年来,都是重中之重。

近期在网络上,河南卫视的美誉度正在迅速提升。究其原因,从此前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再到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的《端午奇妙游》,其精妙绝伦的构思设想,美轮美奂的灯光舞美,飘逸隽永的文化寓意,一经在网络上传播,便迅速收获了广泛的好评。

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与河南携手登场的陕西(比如东西周、东西汉),近些年来在重点挖掘打造秦文化和唐文化之上,同样也是颇有亮点。在各大视频平台的纪录片频道中,制作精美、服饰考究、情节轻快、画面唯美的中国秦、汉、唐等朝代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例如近期的《进击的大秦》),同样使得关中文化日益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那么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包括河南、陕西在内的中国北方地区,在文化产业的复兴与发展上,还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做下简单的探讨。

首先我个人认为,中国长江以北的所谓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基础。

由于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地,正是在黄河流域,所以上至夏商周的先秦时期,下到强汉盛唐这样深刻塑造了中国人民族属性与民风民俗的重要时期,黄河流域地区始终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角色。也因此,对应地区也留下了中华民族最璀璨、也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

这些文化资源到底丰富厚重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如今的中原腹地,河南朋友只需要向历史稍微借取这么一星半点的文化艺术气息,加以妥善开发加工,就可以创造出像《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这样的美妙作品。

所以当网络上许多年轻人都在夸河南卫视、夸制作团队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的一点事,其实上述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美轮美奂,打动人心,最内核的东西,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艺术的“美”,是深入人心的。只要你师法于此,那你所收获的一定是令人惊艳的华美壮丽,这是由中华文明内核的本质所决定的。

从宏观角度看,回看中国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南方地区在商业文化上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其实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由来已久),在时代政策的利好之下,把包括轻工业、金融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等多个能够较快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

而与此同时,北方地区不少主政者,始终没能真正意义上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方向。所以,无奈之下就开始照搬照抄南方模式,其中试图复制最多的就是广东模式和浙江模式,但是站在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多数的复制行动应该说都不能算是成功。因为水土不服,所以在南方地区能够运作起来的模式与产业,拉到北方来多数最后都走了样,甚至一地鸡毛。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关于北方地区应该反思的声音此起彼伏。许多北方地区的执政者也的的确确不停地在反思,但是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基本都是集中于“术”的维度。就是为什么同样刺激发展经济的手法,在南方地区就好使,到了北方地区就不好使了呢?思来想去,翻来覆去,发现找不出什么本质原因。

为什么?因为问题不在于下层的“术”的维度,而在于上层“道”的维度,就是从一开始,在规划自身宏观发展方向与定位时,就不应该不因地制宜,盲目照搬照抄外贸省、工业省、商业省的发展思路。外贸、工业、商业是对方的道与法,但是却并非你的。

以黄河流域沿线的多个省份而言,其地区的资源属性是什么呢?是历史大省,文化大省,工艺大省,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资源属性基本上都是更偏向于文化消费的维度,是需要建立在相应程度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对于外贸省、工业省、商业省而言,物质文明即是推动当地社会运转的根本逻辑,那么自然只需要将全部精力都用来发展经济上,只要经济数据上去了,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地区问题也就解决了,对于地区百姓的诉求上也就有了相应的交代。

但是对于历史大省,文化大省,工艺大省而言,一方面在发展工业和商业上有一定程度的先天短板,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与人性本身的局限性,又不可能直接跳过物质文明阶段,直接进入到精神文明阶段。这就好像是曾经我们想要跳过社会主义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阶段必然会失败一样。所以,这就需要一定时长的相应铺垫。

那么过去的四十年,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北方地区而言,这个“铺垫”应该说已经足够多了。不能铺垫的时间久了,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本心是什么,最应该干的事情和最适合干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那么在此前的相关推文当中,我曾提到过一个观点,像中国东北目前的客观基础,已经可以考虑接下来全面进行“新计划经济”改革的试验。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尚在,土地价格低廉,城镇化水平适中,对经济数据增减关注度低,能够留下的许多上都是对所谓市场经济和过度商业化并不完全认同的百姓(思想基础)。

那么,这就具有了进行与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方向定位的基础,因地制宜,就是应该给特殊环境下的地区以特殊的试错空间。一些人比较怕错,那么试问当下持续性的走向低迷和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之间,选择哪一条道路才是更积极主动的呢?

接着,我们再来回到情况与东北又大不相同的北方地区黄河流域省份,我认为过去直接复制“长江经济带”提出的“黄河经济带”概念,提法本身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黄河文明自诞生至今的这么多年来,它一直都是个文化与精神概念,而非经济或商贸概念。硬往经济上靠的结果,其实就是多年以来始终是停在纸面概念维度。

而另外一层时代社会背景,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到当下的这个时间节点后,接下来十到二十年的国民生活需求,开始日益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去发展——一部分人会继续朝着深入城镇化方向去发展,继续市场化与商业化之旅;另一部分人则开始进行逆城镇化进程,回归生态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那么逆城镇化进程会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妥协性的,就是工作仍然在城市中心,只将居住地点搬到城郊的地区,这种形式基本只在城市群中适用;一种则是典型式的,就是彻底离开了所谓目前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大中城市,回到小城市、县城、乡镇乃至农村去生活。

那么如果是第二种的情况,显然当下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多的地方,由于过去这些年来的人口持续性净流出,当地的居住成本,基本上已经可以逐渐恢复到了无限趋近于建筑成本的区间,这事实上是为当地的逆城市化萌芽出现,奠定了相应的客观基础。

如果你看过《觉醒年代》,你应该能发现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在那个变革的年代下,其实不同群体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中国未来的出路。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我们可能会说A方向是错的,B方向是错的,C方向是错的,只有D方向是对的。

但是,在当时的人是没有办法做到我们这样的“事后诸葛亮“,是一定要先广泛实践之后,才知道哪条道路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就像剧中情节一样,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教师和学生,开启了一场被后来我们称之为新文化的运动。

那么当下的这个时代背景,无论是中国北方经济基础的情况,城镇化水平的情况,当下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思潮变化的情况,都像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中国又一轮的新思想潮流,似乎已经很近了。

而区别在于,那一次的新思潮,是以先进西方文明学习为基底的;而这一次的新思潮,很大概率上,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觉醒与复兴,即很多网友们提到的国风国潮。我们一直说树立民族自信,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就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当下许多新一代年轻人对于过去几十年的国家持续开放过程中,社会全面被物质文明和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氛围感到不满,或者说感到单一与乏味,迫切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这可能是三五成群的乡间野居,也可能是二三闺蜜的农场田园,亦或是几个愤青的废旧厂房工作室,甚至是孤身一人山上隐居。

在总人口十四亿多的中国,上述群体的人数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其总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众”需求,而是有广泛的心理预期市场的,而且一旦有一些人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得了生活方式的自由,那么将对于更多人形成影响与吸引力。

那么在这样的新思潮即将来临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许多北方地区,经济总量本身并不突出的区域,没有必要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我怎样编织一个未来本地大有发展,大有可为的幌子,然后在人口流入数字上短期内刷出一个新高。

我只需要根据我本地实际的情况,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土地足够便宜,大批废弃的旧厂房,老房子,老村子没人来住,那么能不能稍微加以改造,然后对全国有相应需求的年轻人进行开放呢?你只管做,因为凡事只要做了,就一定会有波澜。这世上不存在一件事儿,是所有人都反对,或所有人都拥护的,只要有一定的拥护支持者,这事儿其实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新工人之城,新农民之城,文艺青年之城,艺术家之城,手工之城,民谣之城,摇滚之城,漫画之城……等等概念都可以尝试,北方那么多空地留着干什么,拿出一批给有需求的年轻人以极低价格甚至免费去住,然后把当地的生存成本控制在全国最低水平,这事儿难度不高,也花不了多少钱。

不怕地方执政者没有能力,没能力你只负责搭台,然后把声音发出去,自然有会唱戏的人前来。然后经过简单的审核,维持好各个区域的秩序,确定来的人的确是具备一定的基础,剩下的就让来的人自行进行探索尝试即可。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自然就能衍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这种方式方法,更多的适合在北方资源基本已经枯竭,人口长期净流出,也没有太多产业做基础的地区进行尝试,是一种试点型的方式方法。而对于黄河流域沿线常住人口总量仍然较多,具备相应的基础的区域,我则更倾向于在未来的十年,重点合力打造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大联盟。

而关于未来中国北方地区建设“黄河文化带”的一些简单思考与建议,我大致总结了下面的几点,抛砖引玉,大家可以看看这对于目前许多长期在网络上甚至看不到任何声响的黄河沿线省市,是不是至少是个可以荡起些涟漪的方式。

换句话说,可以做错,但不能不做。因为“对错”是人定的,而且今人认为的错,后人真就未必认为是错。但是什么都不做,消极等待,那肯定只能是日渐凐灭——

一、建议黄河沿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应该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联盟,采取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联合联动,投资一批文化产业,支持一批文艺活动,振兴一批非遗项目。在中国,自下而上效率更高,但极易混乱无序;自上而下推动会慢,但未来长期稳定。

二、建议着力打造一批系列性的联动历史IP:例如春秋五霸IP(如春秋五都会联盟:淄博、临汾、荆州、商丘,咸阳),战国七雄IP(战国七都会联盟:咸阳、淄博、北京、邯郸、开封、郑州、荆州),大汉IP,大唐IP等等。历史上发生在黄河流域的精彩故事太多,是各类影视动漫综艺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

三、建议组局区域性媒体联盟,北方地域性媒体局限性较大,普遍缺乏全国性影响力,所以更应该形成联盟联动机制,无论联盟区域内任何省市的文艺复兴活动,都联合进行推广报道,形成舆论合力。同时可将各类文化活动的消费门槛大幅降低,适配地方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如此就不需要担心曲高和寡。

四、建议可以在南方重点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分设交流办事处,通过长期驻扎,长期走动,广泛与相关产业,民间资本形成互动,IP授权,主题公园,定期开放文旅专机、文旅专列,对文旅专线可以进行定向补贴,形成跨区域文化产业的循环系统。

五、建议与全国代表性博物馆、美术馆、知名景区、展览行业、动漫行业、汉服行业、美妆行业、艺术品行业等等所有能够与国风IP形成联动效应的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尝试推出系列的虚拟及实物产品,进一步推动大“中华文明复兴”IP大旗。同时,做好分阶段性的出海计划,真正让中华文化黄河符号全球化。

六、建议采取更开放、面向全国的人才招募计划,类似的项目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对文化、历史、地理、艺术、商业、城市、IP等各领域均有广阔见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更应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中国国情在类似自上而下式的项目推动时,广泛存在用人过于僵化问题,这也是过去类似项目难以取得佳绩的重要原因。

好了,今天关于北方“黄河文化带”的分享,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头,未来我们还将拿出的更多时间,进行想关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从而给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非常欢迎生活和工作在黄河流域的相关单位朋友,一起沟通交流,看看能否将许多设想,早日进行落地尝试,为相应地区的亿万百姓,多做些实事。

【题外话】

前几天又完成一篇两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名字叫做《“新纪元”行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在一百多年后的22世纪中叶,人类人口进一步爆炸式增长,地球资源全部耗尽,农作物价格平均翻升数百到上百倍。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社会阶层高度固化,普通底层百姓大规模依赖国家提供的由人类垃圾重生技术制作的福利粮,最终一名平民生物学家发现了可以使人类体型缩小十倍的“新纪元”药物试剂,继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上一篇: 乡村文旅好看不好干?多地乡村代表“取经”浙江衢州

下一篇: 留住“泥土味”,打造“青春版”——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