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创 浏览:1033次
□阎铁成
中国老城一般都有东西大街,这与皇权政治格局下的城市规划有关。
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皇权下的各级衙门也很威严。为彰显其尊,各城市衙门大都位居城市中心位置的北部,衙门前辟有直通南城门的通衢大道——衙前街,这条大街与通往东西城门的东西大道十字相交,奠定城内交通骨架。十字街口东面为东大街,西面为西大街,作为城市的主干大街,东西大街居民不是望族大户,便是名门世家,大都有着悠远的故事。
郑州也有一条这样的东西大街,它历史悠久,居住于此的名人众多,史迹纷繁。这条东西大街,给我们留下许多历史文化传奇。
◎老街穿越数千年
郑州老城始建于3600年前的商代,是作为商王朝的开国之都规划建设的。作为都城,它体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成就。
今天的考古发现,为我们重现了当年的辉煌。郑州商代王都有宫城、内城、郭城三重城池,如果加上城郊的聚落,其面积在160平方公里左右。“它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认为。
郑州商城布局经精心规划,宫城居中,在今天郑州紫荆山路与东里路西里路一带,是商王起居临朝之所,今日地下仍埋藏有宫城城墙和重重叠叠的宫殿遗址。内城围绕宫城而修,是黎民百姓安身生活之处,内城的雄伟城墙今日仍屹立于地面之上,它就是今天看到的商代城墙遗址。郭城环绕内城而建,郭城城墙已湮没于地下。郭城是生产陶器、骨器、铜器等各类商品的作坊区。
3100年前,周王朝灭商后,派了最强悍的姬鲜(又名管叔、周武王之弟)来到郑州这个商朝旧都建了管国,坐镇监管商王朝旧族。由于对权力的觊觎,姬鲜与商的旧族结盟反周,管国被周朝中央政府灭掉。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此地风光不再。等到秦汉实行郡县制,郑州古城才再度充当地方政权所在地。因为商王朝构建城池太庞大,人们只把商城遗址中内城的三分之二,作为郡县级政府辖区使用,这也奠定了此后2000余年郑州古城的规模。今天,在城北路南侧,还能见到残剩的汉代城墙遗迹。
商代郑州古城已形成网格式道路,内城墙上现存11个缺口,应为城门,它们与城内各条道路相连。随后各朝代也大抵如是。今日郑州老城的东西大街也分别对应着东西城墙上的缺口。不同时期东西大街有过不同名字,但它从地理位置上,始终未偏离郑州老城的东大街西大街一带。这条老街,从商代铺就,人们一走便是3600年。
◎西门之野兄弟情
古代郑州东西大街,是贯穿于东西城门之间的通衢大道。起止点就是东西两城门。西城门今已不存,其所在地,是现在的西大街与南北顺城街交汇处。东城门尚有遗址留存。
从西城门所在地再向西300米左右,是著名的二七广场,也是当下的西大街起始点。也就是说,现在的西大街,比古代的西大街延长了一段。
二七广场是郑州地标,又被称为郑州会客厅,是郑州东西大街上一处重要所在。
现在的二七广场上,屹立着雄伟的二七纪念塔,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各类庆典庆祝活动接二连三。它的热闹繁华,每天都吸引着数万郑州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百年以前,二七广场是另一副模样。那时,它是郑州西城门外的郊野,波光粼粼的金水河从西边蜿蜒流至此处,拐弯绕老城西北角向东流去,金水河上建有长春桥(1939年左右被毁)。郑州通往洛阳的官道,是从西城门出来由此过长春桥,过桥之后便是连绵起伏的田野沙岗。
20世纪初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修筑,郑州火车站在长春桥西南方落成,作为现代交通驿站与老城的连接之地,长春桥一带开始繁华,先是德化商业街的开埠,再是老坟岗形成了娱乐大世界,再后来金水河两岸汇聚了众多商家,这里开始成为郑州的商业中心。
商业中心的形成,使长春桥一带日益拥挤不堪,金水河也频频添乱,年年发水,商家屡遭水患,河水还冲进西城门,淹了城内街道。1939年10月,人们将金水河改道,从郑州西郊菜王村开挖新渠,引导它从郑州北部绕城而过,彻底解除了水患威胁。1949年后,在长春桥旧址上修建了有中心花坛的广场,建起了二七纪念塔,这就是现在的二七广场。
二七广场记载着中国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幕。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剥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工人领袖司文德、汪胜友在此壮烈牺牲,激励了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为纪念英烈,1971年建成了雄伟的二七纪念塔。2006年,二七纪念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至今日,它一直是全国最年轻的“国保”。
如今叫老坟岗的这块地方,清代还是沙岗连绵的所在。这里,见证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故事。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自开封外派凤翔签判,苏辙留京侍奉老父。苏辙从开封送兄嫂送到郑州,又从郑州城内送到了西城门外旷野,一口气送了一百多里,两人才挥泪作别。苏轼登高坡目送弟弟渐行渐远,聚散无常的感伤涌上心头,遂写下名作《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这是苏轼写给苏辙的最早的一篇传世之作,将深厚的兄弟情感定格在郑州西门之野。
◎历史深处夕阳楼
今天的西大街与南北顺城街交会处,曾是郑州老城西城门所在地。
站在这一交会处,历史上曾经高大巍峨的西城门今已荡然无存。唯西城门南侧两三百米左右,还能看到残存的夯土城墙和西南城角的高大城台。城台下立有碑记,碑文名《夕阳楼遗址碑记》,是郑州市政府于2014年10月16日所立。碑记确认:李商隐诗中所描绘的夕阳楼,应在此处城墙上。
古代郑州老城像中国所有城池一样,明之前是黄土夯筑。到了明崇祯年间郑州老城开始砖砌城池,使得城池固若金汤。明代的郑州老城西城门楼,高大巍峨,歇山重檐,上悬“西维禹甸”巨匾,很是壮观。
1927年,冯玉祥主政郑州,强力推进城市改造,他先是设立郑州市,开中原设市先河,又大建图书馆、体育场、医院、道路等市政设施,还广建平民所,安置流民。由于缺乏建材,冯玉祥打起了郑州老城城砖的主意,一声令下,短短九天,经营了数百年的郑州老城砖城墙瞬间拆完,700多万块城砖被拉去修了建筑,铺了马路,连郑州西城墙外的护城河,也被填平修成了南北顺城街。而西城门楼何时毁弃,并无记载。
夕阳楼始建于北魏,唐代与鹳雀楼、黄鹤楼等并称天下八大名楼。与别的名楼不同的是,郑州夕阳楼是建在城墙之上的,这使它更显雄伟壮观。唐大和九年(835年)暮春,居住在郑州东西大街上的李商隐独自穿街过巷,登上西城门,沿西城墙攀上夕阳楼。已两次进士落第的他,顿挫之际,登楼望远,舒缓愁绪。远眺茫茫山色和滔滔大河,近观城内奔波的人流,壮志难酬的李商隐挥笔写下《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诗作沉郁真挚,成为抒怀的经典之作。一楼一人一诗,李商隐定格了一幅流传千古的诗境。从此,夕阳楼住进了人们的心中,成为抵达郑州人追寻的文化地标。
◎十字街上多名门
从西城门沿西大街东行不到一公里,便到了东西大街与管城街、南大街交会处,这是郑州老城的中心,人们叫它十字街儿。管城街过去叫衙前街,也曾叫市府前街,今天为管城区政府所在地。
过去的十字街儿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名门望族聚集之处,以它为中心的四条大街上一字排开住的尽是大家,唐代诗人李商隐、李益,宋代大将王德用、建筑大师李诫、文坛盟主周必大,明代忠烈魏尚贤,清代抗英名将沙春元等均曾居于此。这些街上曾经拥有很多大院,东西大街的李家大院、刘家大院、魏家大院、沙家大院、王家大院,南大街的陈家大院、荆家大院等等,各类大院占地甚广,周边会诞生些专属的小街巷小胡同,如魏家胡同、刘家胡同等等。可惜这些大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旧城改造消失了。
为留住记忆,有关部门在今天的十字街儿东北角,在魏家大院旧址处建了一座民居大门牌楼,牌楼匾额刻着著名诗人贺敬之所书的“魏巍故里”。魏家先祖是明代通政使魏尚贤,他秉性刚直,为人正派。在担任保定地方官时,以其所积粮饷赈济灾民,受人称颂。当时权倾天下的阉党魏忠贤,以同宗欲与魏尚贤联为一谱,魏尚贤痛恨阉党,婉拒联谱后辞官回郑。昔年的魏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近百亩,为三进七跨六胡同建筑群,前有牌楼后有花园,布局严谨,为中原民居经典。魏氏门风朴素,治家严谨,名人辈出,当代著名作家魏巍、豫剧大家魏云、名老中医魏清波等为其代表。
◎故事绵长东大街
从十字街向东,便是通往东城门的东大街,经过多年脱胎换骨的改造,老街风貌已不存,但这条街上还保存着郑州老城许多的历史元素。
东大街中段塔湾巷子深处,坐落着郑州城隍庙。城隍是人们信仰祭祀的城池保护神。郑州与城隍文化渊源很深。汉代,刘邦在郑州荥阳被项羽围困,属下纪信挺身而出,舍身诳楚,保刘邦出逃和荥阳全城平安。纪信义举被人们崇仰,尊为城隍,被全国多座城隍庙祭祀。郑州城隍庙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城隍庙建筑群,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尤其是戏楼,玲珑精致,被列入“国保”。
东大街东段路北侧,是郑州文庙所在,这也是一处国保单位。院落不大,历史却很悠久。史载,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考古工作者曾在院内发现汉代水井,证实这是全国建造最早的文庙之一。庙内的大成殿是清代建筑,其悬山为琉璃博风悬鱼,精美异常。
文庙东边,坐落着郑州老城东门遗址,也是东西大街的东起点。东门遗址南北两侧地面上,还屹立着商代内城东城墙遗存。在这一段遗存上,为展示郑州商代王都的辉煌文明,文物部门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对城墙进行了展示性修复,修复后的城墙,高10米,宽20米,再现了商代王都的恢弘气象。
看到雄伟的城墙建筑,不禁让人想起宋代家居东大街上的建筑大师李诫。他留下了一部中国古代建筑百科全书《营造法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艺术的巅峰之作。现代社会中,李诫被尊为中国古建界的祖师爷,是享誉国内外的伟大建筑学家。2010年,在李诫去世九百周年之际,郑州相关部门在东门商代城墙广场上,建起了李诫故里纪念碑。
如今,高大的商代夯土城墙,与汉白玉构筑的宋代形制的李诫故里纪念碑,相依矗立在东大街东城门旁,一同讲述着古都郑州的故事,这故事悠远绵长,余音绕梁。
下一篇: 二月河作品《九王夺嫡》推出马来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