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 >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激活文化遗产 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激活文化遗产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1118次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通讯员 文昕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太昊陵、平粮台、弦歌台、画卦台、时庄遗址……众多的文物古迹不断印证其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还是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脱贫的对象。如何利用其先天的文物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地方相关部门与国家文物局勠力同心,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脱贫之路。

  讲好文物故事,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四通镇时庄村,淮阳145个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的一个普通村庄。2019年,一个总投资1.6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在此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发现了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文化堆积——时庄遗址。刚开始,村民们对文物并不了解,一心想着抓紧完成考古,好让项目推进。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文物人的讲解宣传逐渐深入人心,村民渐渐认识到:这个遗址不是简单的黄土,而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时庄人的根和魂。到后来,全村非但没有一个人因为考古占地、庄稼受损来要补偿,没有因为不能盖房子而发牢骚,反而自觉主动地配合考古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每每谈到此事都非常自豪:“现在村民们见了外边的人就说时庄遗址,就说文物保护。虽然都是一知半解,但心里就是高兴。可以说,时庄遗址改变了我们村的精神面貌,给我们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这么重要的一个遗址,就在我们时庄村,还以时庄命名,我倍感自豪,自信心油然而生。”

  太昊陵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淮阳区城北1.5公里,是声名远播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几百万人次。太昊陵保护中心主任雷铁梁告诉记者:“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首要的是社会效益。”为让中小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太昊陵围绕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这一主题,开设了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国学文化等六个研学课程,长期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园艺造型、植物学、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2019年,太昊陵共接待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认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益智增能的主题研学基地。

  淮阳还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1934年,为传播马列主义,薛朴若(淮阳安岭镇薛孟庄人)同韩纪文、方绍同等人在淮阳发起创办了豫东书报杂志社。“七七事变”后,薛朴若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创建农救会、妇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儿童团等抗日组织。1938年,淮阳抗日游击队和中共淮阳县委在薛孟庄成立,迅速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淮阳县的红色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文物局鼓励和帮助当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介绍,这几年,镇政府通过拜访抗战老兵、烈士亲属等,收集了一批革命先辈用过的老物件;采访抗战亲历者,整理出437篇反映安岭抗战的文章,梳理出一条鲜活的红色革命轨迹。目前,抗日英烈纪念馆、薛朴若纪念馆正在筹建中。围绕“历史足迹”“峥嵘岁月”“红色记忆”等九个章节和“老区故事”“脱贫路上”“乡村振兴”三项内容,安岭镇正在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为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施不同保护策略,激活遗产的时代意义

  提起自己家乡的“二月会”,很多淮阳人会自豪地说:“那可是创造过世界纪录的嘞!”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淮阳都有为期一个月的盛会——太昊陵庙会(也叫羲皇故都朝祖会),其中的“太昊伏羲祭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期间,除了华夏儿女前来谒祖朝圣外,还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来自全国的近百种国家级非遗项目纷纷登台亮相,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2008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参与庙会人数高达825600人,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淮阳区文广旅局局长于树林说,近几年,淮阳区委、区政府以“旅游突破”为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太昊陵的历史、艺术等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分步实施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成为4A级旅游景区之后,把重点放在提升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景区内文化内涵、加强景区内文物保护诸方面,成效显著。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82万人次,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赢。

  平粮台遗址,1988年就已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淮阳的又一瑰宝。从学术角度看,这里的考古发掘不断给业界带来惊喜,但是从旅游的角度看,知名度低成为它的致命伤。虽然遗址实行免费开放,但前来参观的还是以学者和学生为主。

  国家文物局意识到,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传播力度“不匹配”是问题的症结,因而着力在此方面突破。2017年4月,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计划书完成,提出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源地”,借此提高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及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集遗址保护、旅游、休闲、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粮台历史文化新区。同时将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融入“平粮台·太昊之都”的建设体系当中,发挥其促进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化遗产就是脱贫的“金手指”,淮阳人尝到了甜头。在这里,文物不仅有尊严地留存下来,而且其蕴藏的内涵和意义在人们心中“活起来”;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方式,还让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9年,淮阳全区各景区(点)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综合收入58.67亿元,同比增长3%。

  如今,淮阳正积极融入河南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盘子,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物工作的实际,坚持推动文物保护、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延续淮阳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利用每年的非遗展演活动和羲皇故都朝祖会,让八方游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深度建设“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提升淮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加强文物科学保护和安全防范的前提下,发挥好平粮台遗址展示利用和太昊陵伏羲祭祖传统文化活动的带动整合作用,促进文旅融合,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带动就业,让文化遗产更好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9日 10版)

责编:李方舟 ]

上一篇: 2020上半年文化热点:抗疫作品有爱有力量 这些剧荧屏更亮眼

下一篇: “99村唱响村戏”云端联欢,共庆建党99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