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新闻 > 文化评论:曲艺走出去要把内容放在首位

文化评论:曲艺走出去要把内容放在首位

来源: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     浏览:2084次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提到:“在北京,你可以游览古老的故宫、长城、天坛,也可以参观现代派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你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和相声,也能欣赏来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你会碰到衣着新潮、穿行在世界名品商店里的中国青年,也能遇见操着流利汉语、在老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这句话在相声界震动很大,因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重大讲话中谈及“相声”两个字,把这一艺术形式提高到这样一个位置。既然国家领导人把相声推荐给了外国人,那我们下一步要演什么?拿什么上台?这一直是我们在讨论的问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当务之急要解决什么难题?这值得我们深思。文化走出去,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演员而言,就是演出。但是,是不是仅凭一场演出、一场大杂拌儿、一场联欢会就能完成这项任务?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提到:“在北京,你可以游览古老的故宫、长城、天坛,也可以参观现代派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你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和相声,也能欣赏来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你会碰到衣着新潮、穿行在世界名品商店里的中国青年,也能遇见操着流利汉语、在老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这句话在相声界震动很大,因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重大讲话中谈及“相声”两个字,把这一艺术形式提高到这样一个位置。既然国家领导人把相声推荐给了外国人,那我们下一步要演什么?拿什么上台?这一直是我们在讨论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对待传统历史、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汇聚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相声来说,它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当它走出国门、面对外国观众或者是中国华侨时,它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期望它能造成的国际影响。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相声本质属性的定位应该是艺术的审美,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就要理直气壮把内容放在首位,让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展现在世界平台上。2005年年底,我们自己筹钱,一辆小破车载了我们7个人开始了相声的“欧洲之旅”,从荷兰到比利时,从卢森堡到法国,再从法国回到荷兰,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最后确定了将巴黎作为曲艺在欧洲的推广中心,经过多方协调合作,巴黎中国曲艺节诞生了。但我们始终秉持“中国曲艺不是到那里搞市场,不是到那里卖票”的原则,致力打造节目质量本身,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曲艺一点一点地推广出去。

  我们刚刚在西班牙演出《姜昆说相声》,我和戴志诚老师带领年轻演员共同表演。这场演出的观众大部分是华侨,表演结束后,他们对我们说:“我们看了《世纪颂歌》,才知道‘九一八’,才知道‘甲午战争’,才知道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你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我很欣慰他们的这种评价。中国曲艺就是要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把内容放在首位,才能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平台上绽放光彩,只有先把这个基础打牢了,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去讨论它的商品属性或者市场定位问题。

  其次是培养观众的问题。第十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即将举办,从最初计划的两年一届,到后来应观众需求改成一年一届,观众以华侨华人为主逐步发展到如今的法国人占据总观众一半以上的数量,这样的变化是我们在巴黎坚守10年、撒播种子、培养观众的最好例证。这些年,我们去了10次法国、6次日本、5次德国、6次加拿大、2次南非、4次荷兰、3次新西兰……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组织艺术家走出国门?就是为了把中国曲艺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让更多国外的观众看到中国曲艺、了解中国曲艺、欣赏中国曲艺。我们在西班牙表演的时候,有4位当地观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在我们的表演过程中他们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可是后来才了解到他们压根儿听不懂中文,但是他们完全被曲艺的表演形式和现场热情的氛围所吸引和感染了。还有一次在法国演出,观众不多,表演结束后他们都到台上来,都想近距离看一下乐器、道具,还有演员的服装,尤其是旗袍,他们爱不释手,我们的演员非常感动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们就是这样,去一个地方扎扎实实地培养观众,我们非常看重这种双方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耐心地让观众对曲艺从熟悉到喜欢、从钟情到一辈子都离不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蜻蜓点水,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脚踏实地,一代传一代、一辈传一辈地做文化走出去的工作,这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我们一代代、一辈辈地把曲艺走出去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起来,这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同时,在培养观众的途径和方法上,我们曲艺也向别的艺术形式借鉴了很多学习经验,比如京剧,我以前常常想,为什么京剧到国外演出观众会比较多呢?后来我分析,首先它内容做得好,故事讲得好,其次翻译得也很好,观众可以通过字幕了解故事内容。因此,除了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走出去的工作中,翻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重视翻译工作,专门培养了数十名熟悉曲艺艺术的外语翻译人员。有一次在巴黎某大学演出一个评弹节目,在容纳约200人的小礼堂里坐了300多观众,在场的工作人员反馈给我们说,现场除了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席非常安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非常认真地观看演出。后来我们做工作总结,认为那个节目的翻译做得非常到位,再加上节目本身讲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所以非常吸引外国观众。所以,我觉得靠一场大联欢、大杂拌儿就能吸引外国观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通过精致的内容来体现精湛的技艺,两者结合,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赢得观众。文化走出去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一步都得走好,当务之急就是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真正把文化走出去这个战略任务的序幕拉开。

  我始终坚定要把内容放在第一位,但不可否认,目前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形式花哨、内容空洞的曲艺节目。因此,我特别诚恳地希望能给我们的文艺评论家更广泛、更自由的评论空间,让他们能针锋相对地对我们的作品提出评论、指出方向,发挥艺术评论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为艺术创作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推动艺术创作健康发展。


上一篇: 广西:重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县级博物馆也要分一杯羹

下一篇: 陕西规划“十三五”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