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新闻 > 河南洛阳:“人民文旅”聚人民

河南洛阳:“人民文旅”聚人民

来源:洛阳市老城区委宣传部     浏览:458次

华灯初上,洛邑古城游人如织,十万余名游客身着汉服流连忘返,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特色服饰鲜艳夺目。

千里之遥,贵州榕江村超赛场灯火璀璨,洛邑古城汉服文化展演方队的《龙门金刚》《唐宫夜宴》等表演激情绽放,将文化风采与体育竞赛完美融合,全场欢呼声浪迭起。

是什么力量,让人不分地域和年龄,激情澎湃,心有所属?在人民文旅的实践中,老城区愈发深刻感受到,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凝聚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人民文旅聚人民,汇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蓬勃力量

近年来,,老城区通过全面发展人民文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涌现的妆造师、跟拍师、民宿主等全新的职业,层出不穷的各类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

天天有看点、周周有精彩、月月有热点的洛邑古城持续点燃“爆点”“燃点”,今年五一假期,游客最高突破20万人次,汉服体验游客就达到15万人次。洛邑古城全网话题播放量达到33亿次,持续位居抖音最受欢迎的汉服打卡地榜首。

“汉服+洛邑古城”的顶流出圈,是老城区抓住中华文明的历史产物,坚持“两个结合”,让汉服和古城在新时代回归大众视野的结果,更是老城区抓住了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全体人民“血脉觉醒”、文化自信的结果。

一件汉服、一个景区的出圈不仅是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更是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抉择。这种文化抉择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气。

人民文旅聚人民,齐聚基层创新发展的鲜活经验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进步的推动者。老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生活在洛邑古城的世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凭借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形成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鲜活经验。

老城区发挥新质生产力创意驱动、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作用,把整个辖区分为五大文旅片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区一景”。尤其是洛邑古城创新“让世界来穿越”的主题,打造灯狮画桥、香罗幔天、隋唐集市、文峰暮鼓等30余处场景,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即视感铺天盖地。“走在这条古街,真的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代一样。”长沙游客单晓美惊叹道。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十步一仙子,“总要来洛邑古城穿一次汉服吧”成为天南地北游客的共同心愿。

为了顺遂心愿,老城的基层群众创新汉服体验业态,为不同游客量身打造“服装+造型+拍摄+修图”一条龙服务,尤其是通过不断学习,丰富了24个朝代的汉服形制,扩展了56个民族的服饰款式。“半年里我来洛邑古城两次,去的同一家汉服店,发现衣服又换了一批。”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婷惊喜地发现。玖忆汉服体验馆老板程春华说:“流行款式一直在变,游客的眼光越来越高,要想留住客人,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款式。”

老城区正是抓住了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这个特点,依靠群众谋划文旅、发展文旅。通过开展“我为老城文旅做点事”全民大讨论,区委围绕基层转,帮助基层理清了发展文旅的思路;政府围绕企业转,帮助企业融入老城文旅发展大局;领导围绕群众转,引导群众重新认识身边的文化资源,给群众开辟就业门路,形成了发展人民文旅的正确路径。

人民文旅聚人民,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大军

全面深化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如何让人民文旅的理念落到实处,成为工作的抓手,老城区坚持提质增效,从观念上改起,从职能上改起,从干部们改起,从工作中改起。

老城区委发挥出思路、用干部的作用,通过“三转三真一巩固”实践活动,转变了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作为发展人民文旅的第一要务。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整合平台资源、盘活古城资产,成功举办洛邑古城片区四批入驻企业签约仪式,成功签约总投资2.79亿元的民宿、餐饮、音乐餐吧等项目42个,盘活古城内房产约3.46万平方米,日益火爆的市场还在持续吸引600余家企业与洛邑古城洽谈。创新开展干部大调研,精准选人用人,围绕本人想法,对选人用人的建议,老城发展的意见建议,与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面对面谈话,选拔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定岗、定人、定责后,全区迅速行动,针对老城文旅领域代表、委员占多数的优势,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广泛联系、积极引导,为区委区政府献言献策。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推广汉服租赁协议,确保消费维权有据可依,行业租赁协议使用率达100%。团区委根据年轻人喜好开展市场深度调研,让大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餐饮品牌,为洛邑古城招商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全区领导干部精神面貌日新月异,各单位比学赶超,想点子、搞创新、求突破,在人民文旅的道路上续写了更多“春天的故事”,让投资者信心倍增,文旅市场热辣滚烫,形成了百舸争流的改革生动局面。

人民文旅聚人民,聚实为民执政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住汉服产业风口,加强阵地建设,是老城区结合老城实际、文化实践和人民需要的独创。通过选派机关党员担任文旅企业党建指导员,依托汉服产业研究院成立汉服行业党支部,创建服务商户、游客、新就业群体的汉服商圈党建品牌,已初步成立一支平均年龄在35岁,7名党员构成的汉服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汉服等新兴领域有效覆盖。

“从上学到创业,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现在有了汉服党支部,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有着9年党龄的喜乐汉服馆老板杜雯阁说。从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到争当服务群众的表率,杜雯阁和她的党员同志们把入党誓言践行在诚信经营的每一天。

以“五星”支部创建提升为民服务主阵地,是老城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党建+文旅”品牌的特色做法。近年来,通过高标准打造北大街社区、人民街社区邻里中心等示范样板,形成党建引领、文旅结合的多功能服务阵地。

群众的安居乐业,游客的满意,离不开一支党员先锋队伍。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广大党员志愿者自发来到景区,开展文明交通、旅游讲解等志愿服务。看见外地游客背着大包小包不方便,基层党员干部们帮助游客免费寄存行李。“有他们帮我照看行李,感觉很放心。”湖南游客周文赞不绝口。“如果走丢了,你就朝着红旗(党旗)走,找穿红马甲的叔叔阿姨,他们会帮你找到爸爸妈妈。”在景区,不止一对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在洛邑古城等景区,高高飘扬的党旗和辛勤忙碌的党员“志愿红”交相辉映,成为老城最靓丽的风景线。

人民文旅,聚的是群众的人气,巩固的是党的执政基础;聚的是党员的心气,发挥的是党组织凝聚力;聚的是党群的和气,凝结的是万众一心的团结力量。

人民文旅聚人民,凝聚广大群众真心拥护的民心民意

发展人民文旅,老城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充分考虑群众投资意见,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这体现在老城区相关部门和群众熬夜修改投资方案。“汉服+洛邑古城”火爆出圈后,上门的投资商络绎不绝。如何统筹文物发展与安全,在保护古城肌理与规范投资行为中保持平衡,一方面,政府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底线,列出开发范围、强度、标准;一方面,商户根据民宿、餐饮、酒店、文创等不同业态,与规划、住建、文物等部门沟通设计方案,在反复修改后确保双方认同。

“政府带着业务部门和我们耐心交流,也做了合理解释和规定。政府有规定,我们有想法,大家能坐下来谈,在沟通中就把事情解决了,我们很满意。”河南步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丹说。

充分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这体现在老城区统筹保护与开发,运用“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改善群众生活的务实做法。

在实施古城“一横三纵”肌理保护时,老城区从呈现古城风貌和保护城市肌理出发,对现有街巷按5到7米规划设计,适当拓宽道路,改造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便于群众出行、生产生活和消防安全。对想做民宿、餐饮生意的居民,引导他们按规划要求改造自家房屋,实现已征收闲置资产与居民自有资产整合利用,随着清浅时光、青城客栈、椿逸舍等一批特色民宿的建成,留下了老住户、定格了“市井味、烟火气、文化格”。

家住顺城街的张建武在规划、城管和街道的合力帮助下,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我家从祖上就住在古城里,我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但现在毕竟不是古代,古城要发展,我们要生活,借着区里发展人民文旅的东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路。”张建武说。

充分与游客将心比心,服务入微,才能得到游客投出的“人民文旅”赞成票。古城大街小巷的商户很多,每天产生大量垃圾,仅凭环卫人员扫不过来。要做妆造的小姑娘们看到垃圾不进店,商户们坐不住了,开始主动打扫卫生。不仅如此,广大商户、附近居民纷纷拿出自家桌椅板凳,给游客端茶倒水,有的甚至亲自给游客带路。

“洛阳人太热情了,服务也很周到,点赞!”来自成都的刘辉高兴地说。“宠客”不过度,服务有温度,老城群众用实际行动拥护党委政府。热情好客的老城人民、日夜护航的公安干警、志愿服务的党员干部24小时待命,一系列暖心的行为感染了每个人,温暖了一座城。

在老城,人人都是人民文旅发展的“主人翁”,大家像爱护眼睛一样自发爱护文旅市场,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块儿使,民心民意的凝聚让“人民文旅”不靠发动,成为一件每天都在做,既高尚又自然的事业。(洛阳市老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李东慧)


上一篇: 河南洛阳:走近历史 感悟文化 暑期博物馆游持续升温

下一篇: 河南宝丰:戏曲送到家门口 文化惠民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