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 > 大好河山在今朝 冬奥会火炬传递路线拉近古今文化的距离

大好河山在今朝 冬奥会火炬传递路线拉近古今文化的距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663次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将于2月2日至4日举行,八达岭长城、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大境门等火炬接力点位展现了北京与张家口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拉近古今文化的距离。

  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西到嘉峪关,东到山海关,万里长城如巨龙一样蜿蜒在中华大地上。如果要选择一处长城游览,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长久吸引着国人,只有爬上好汉坡才算是来到了八达岭长城,才算是好汉。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我国最早向公众开放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而修建的,但这并非表示明朝之前八达岭一带空空如也,实际上早在战国时代,八达岭一带就筑有长城,今天还能见到一些遗迹,这说明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达岭一带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八达岭一名最早见于金朝一个叫刘迎的官员兼诗人的诗中,其中一首《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写他乘马车晚上到八达岭山脚下,走了一整夜才翻过八达岭,之所以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山路十分崎岖,行车极为不易,“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好不容易走完了全程,“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气喘吁吁,出了一身汗,就如洗了个澡一样。另一个原因,则是路上的车络绎不绝,“奕奕似流水”。至于八达岭这一名字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明朝人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南通北京,北去延庆,西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要翻越八达岭已属不易,而要在此修建长城就更为不易了。明朝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营造万里长城,近三百年的艰辛铸就了地球上的伟大奇迹。今天我们在游览气势如虹的长城时,很难想到一个具体的建设者的名字,那么不妨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了解一二。

  1505年,八达岭关城建成,主持其事的是经略边务大臣、大理寺右少卿吴一贯,吴一贯来自千里之外的潮汕地区,今天在潮州城的牌坊街上,还有一座为纪念他而立的“大理少卿坊”。他奉使经略边务期间,上《安边策》万言并规划创立八达岭关城,“其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山之冲,高二丈五尺,厚一丈,长六百八十丈,南北城门城楼二座,敌楼二座,城铺二间,护城东山平胡墩一座,西山御戎墩一座”。

  此后,关城得到多次重修加固。关城城门战时紧闭,平时开放,供商人旅客出入,因此“关”包含着两重意义,它既是一道分隔线,又是一个融汇点。我们今天见到的关城是新中国成立后加以修复的,南门门额上书“居庸外镇”,北门门额上书“北门锁钥”,都是明朝人所写的,这八个字道出了关城险要的地理位置,“失此不守,则居庸不可保矣”。

  1567年,朝廷征召抗倭名将戚继光北上协助办理北方防务,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戚继光走马上任后,一方面整顿军纪、加强军事训练,另一方面鉴于过去“边墙虽修,墩台未建”,于是建议大修敌台。在戚继光的设想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到1571年,一千多座敌台建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结”。

  八达岭长城上的敌台,也包含了戚继光的心血。今天我们游览这些敌台时,往往认为是烽火台,其实不然,烽火台的位置还要更远更靠近前线。敌台的修筑显著增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当我们爬上敌台顶层俯瞰长城蜿蜒时,总是会心潮澎湃,既为其技术而惊叹,也为其蕴含的精神与智慧而惊叹。中国人是崇尚和平的,长城的修建也是为了和平,这是中国人所崇尚的“止戈为武”。

  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百年京张启新篇

  张家口市的主城区,一条南北走向的清水河,将其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河上一座桥,东为桥东区,西为桥西区。张家口城市起源于桥西区,一百多年前的一条铁路,为桥东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条铁路就是1905年至1909年修造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筹建设经费、自行设计施工、独立运营管理的干线铁路。在桥东区的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内,弃用的京张铁路铁轨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纷纷前来打卡的景观。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原本是铁路职工居住的棚户区,经过改造后,它现在成为了保存城市工业文化遗产、留住过往生活记忆的公园。

  历史上,从北京去往塞外必经张家口。恰如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所言,北京城坐落在“一个重山环绕的半封闭小平原”,它将这种地理形势命名为“北京湾”,北边的燕山与西边的太行山既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也成为西向交通上不得不经过的区域。古人很早就在崇山峻岭的太行山中开辟了多条通道,是为“太行八陉”,最北的一条通道为“军都陉”,这条通道起自今北京市昌平区的南口,西北过军都山中的居庸关、八达岭,八达岭又被称为北口,从南口到北口的这段路称为“关沟”,过了北口往西,可到怀来、宣化、张家口。

  二十世纪初,当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受命建造京张铁路时,选择的也是这条路线。但这条路线有一个棘手的工程难题,即如何翻越关沟。关沟的天然坡度太大,超出了当时铁路线的极限,为此詹天佑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先开凿四条隧道降低路线坡度,其中最长的八达岭隧道长一千米,当时中国在开凿隧道方面还很落后,一些外国专家说中国人不可能取得成功,但詹天佑带领施工人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其次北上列车从南口站起使用两台机车牵引,一台前拉、一台后推,车到八达岭附近的青龙桥站时,车头是朝着东北方向的,詹天佑利用这里的天然地形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到“人”字形的结点后,原先推的机车拉、原先拉的机车推,将车头扭转到西北方向。这种以长度换高度的做法,是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点睛之笔,青龙桥车站与“人”字形线路载入了中国工业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修建京张高铁时有更多的点睛之笔、亮眼之处。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是在努力追赶世界铁路发展潮流不同,今天的中国正在引领世界铁路发展潮流。京张高铁的“复兴号”智能型升级版列车,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加持”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我国在修建大长隧道的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天京张高铁穿行八达岭不再困难,新八达岭隧道全长十二千米,八达岭高铁站位于长城之下102米,建成时是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地面上的工业遗产与长城景观。

  从北京北站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张家口高铁站,这里北距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约五千米,是城市发展的新区域,铁路再度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大境门:互通有无和为贵

  京张高铁线上设有宣化北站,宣化区是张家口市的市辖区之一,而在明清时代张家口归属宣化管理。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边镇,分段镇守,这就是“九边重镇”,宣府镇是其中之一,清朝长城不再具有军事功能,长城沿线地区撤镇卫、改府县,康熙年间设宣化府,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称。明清时代宣化治下的张家口,逐步发展壮大,从军事堡垒发展为边贸城市,到近现代成为该区域的中心。

  据说张家口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市区北部的两座山东太平山、西太平山有关,两山相距不远,中间形成了一个隘口,在满清入关的1644年,官府在隘口处建筑了大境门。明初,在隘口外的正沟街住了不少来守边的移民,其中有一户人家姓张,人们就将其居住的村子称为张家口。

  1429年,明朝一个叫张文的军官修筑了一座军事堡垒,定名为“张家堡”,这就是桥西区的堡子里,此地在大境门南约四千米的地方。它建成时只是宣府镇下六十多个军事堡垒中的一个,没有人会预料到它有朝一日将成为繁华的都市。

  堡子里又被称为“下堡”,因为明代晚期官府在大境门内又修建了“上堡”,它正式的名称叫“来远堡”。1571年,明朝与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达成和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双方和平互市,结束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状态。长城沿线的肃杀气氛不见了,转而出现了商业兴旺的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境门内发展出了“市圈”,初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很简陋,大概就是一圈土墙划出一个市场的范围,人们在里面进行交易,1613年,宣府巡抚汪道亨主持修建了来远堡,今天在大境门内尚存来远堡的遗迹。再过三十多年到1644年,大境门筑成,门上“大好河山”四个字则是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所书。

  大境门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长城四大雄关”,但只有大境门称门而不称关,关有一种关起门来、拒敌于门外的紧张感,而门则透露出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可以打开门来交谈与交易。那么,在大境门周边的市场中都交易什么商品呢。北方游牧民族带来了马、羊,还有绒毛、皮张,发达的皮货交易让张家口曾享有“塞外皮都”的说法,而他们带回的有粮食、丝绸、布匹以及茶叶。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以肉食为主,蔬菜少有,为了平衡膳食,他们发展出了奶茶来解肉食之腻,这种奶茶可不是现在市面上甜滋滋的奶茶,而是咸奶茶,咸奶茶放在多穆壶中,方便携带。茶叶交易的兴盛,推动了从张家口到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商道的形成,张库大道的起点就在大境门外。这条商道后来更延伸到了今俄罗斯的恰克图,恰克图这个名字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有茶叶的地方”。

  追溯这些外销茶叶的产地,绝大多数来源于南方的武夷山、安化等地,距离库伦、恰克图有万里之遥,它们相会在大境门,和平通商,万里也不为远。

上一篇: “90后”非遗手艺人复刻印刷清代年画 探活态传承

下一篇: 百余件从商代到现代的虎文化题材文物在辽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