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 >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来源:环球网     浏览:731次

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首个国博展,展出和介绍了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展厅里的“明星”之一,是一粒已经炭化的万年稻米,只能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其细微之处,蕴含着绵延万年的人类文明基因;太阳纹符号的彩陶、加工稻谷的磨盘磨石、工艺精美的陶壶陶杯等考古文物,都展示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碳化稻米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太阳纹彩陶片


在展览现场,上山考古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上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对上山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做了说明。他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谈及上山遗址群申遗问题,表示作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上山文化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上山文化申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向全世界彰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蒋乐平在现场讲解上山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同滨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指出上山遗址群见证了中国对世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农业起源”中的“稻作起源”,是继良渚古城遗址之后可直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大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标志性成果。她同时强调,申遗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各方应多点发力、协同并进,加强上山文化遗址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助力上山文化成功申遗。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博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国内外大学、著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围绕上山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及其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分别作重点发言,并就上山文化的保护、宣传、运用等方面工作展开讨论。

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


会议认为,上山文化是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现,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袁隆平“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题词和严文明“远古中华第一村”题词,是对上山文化价值内涵的高度概括。

作为上山文化考古见证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还专门为活动发来贺信。他表示,拥有两个“世界第一”的“上山文化”到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十分有意义,并衷心祝愿“上山文化”能成功申遗,成为一张宣传中华文化的金名片。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金华浦江县黄宅镇境内,是钱塘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乃至全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全世界文化和农业起源的最早发生地之一,比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分别早了3000年、2000年。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彩陶。上山文化不仅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世界文明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 传统文化缘何频频破圈

下一篇: 中国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