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培训 > 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653次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提供了具体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突破以往单纯依托校本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挖掘国家课程和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比例,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中发掘与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学校除了深入发掘和强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学科中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还通过经史子集相关经典篇目阅读、四大名著及其他经典著作的阅读(如《解读〈红楼梦〉》《历代诗词赏析》等),以及古代文字、礼仪、称谓、戏剧、音律等专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历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形成“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认同,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承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将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等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校本化实施。美术学科设置书法、篆刻、陶艺、国画、美术鉴赏等课程,进行审美与人文教育;音乐学科设置中国民族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与演唱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器乐、声乐、说唱(曲艺)和戏曲;体育学科则在必修、专修等课程中,设置了武术、八段锦、踢毽子、滚铁环、抖空竹、跳绳等内容;通用技术学科设置青花瓷、纸模服装、中国结、软陶制作和茶艺等专门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外语等学科,则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学科领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识、历史成就等,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思想方法和创造精神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化学学科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选修、专修课程,如“博物馆中的化学”。

各学科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推动学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如语文组的“经典诵读”、历史组的“中学历史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地理组的“神游中国”、政治组的“《华夏文明》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艺术组的“中学艺术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等,各学科以教科研的形式,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徐霞客小组神游中国夏令营”是北京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理、历史、政治和化学教师共同承担。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以地理为主的野外考察、矿物岩石鉴定、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探究,以历史为主的北京古城发展调研、恭王府历史考察,以化学为主的水体溶解氧测定、水质调查与以政治为主的文化价值观念引导融为一体。北京市西城区地方课程“走进西城”涉及新西城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俗民居、商贸金融、文化艺术、城市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通过西城区的人、事、物,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则更加丰富多彩,拓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视野。初一的国学课以中华传统节日以及重要节日为线索,以汉字字源为抓手,介绍中华文明传统习俗、礼仪,介绍中华民族重要的文明成果,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选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分为经史类、格物类、礼乐类、艺术类四大类,共开设有27门课程。

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庐山诗词与地理认知”活动通过历朝有关庐山诗词的大数据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文化的兴趣;“敦煌游学”让学生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秦岭探秘古城寻踪活动”让学生感受秦风唐韵;“赣风徽韵江西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校园文化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学校成立了国学社、国剧社、国话社、围棋社、舞蹈队、民乐队等传统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舞蹈队创作的《秦丫韵韵》《紫舞吟袖》《竹颂》等体现民间文化的舞蹈曾获北京市艺术节一等奖。

学校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中学艺术馆,定期布展,主题与故宫等专业博物馆的展览相呼应。艺术馆隔壁的美术教室“澄观堂”,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如京剧、昆曲、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融于日常美术教学之中。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成人冠礼、传统文化节、科技与人文节、艺术节、专家讲坛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将舞龙、腰鼓、秧歌、抖空竹、剪纸、捏面人等传统文化表演引进校园。在“梨园溢彩”戏剧专场中,学生们搜集京剧、豫剧、越剧、昆曲、秦腔、评剧六种比较经典的剧种的资料,自己设计服装,设计扇子、展板等道具。京剧社主持的“京昆工作室”向师生普及戏曲身段、唱腔、化妆等方面的知识。在“陶瓷文明”传统文化节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奉献了精彩深刻的陶瓷专题讲座,景德镇陶瓷大师还现场制瓷并指导学生创作。

上一篇: 中堂建成廉洁文化长廊 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新阵地

下一篇: 第五代表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文化教育共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