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培训 > 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脊梁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脊梁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来源: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浏览:1163次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始建于1951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创办的学校,二十中学肩负着为首都北京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使命,开启了“办人民教育”的探索之路。70年的发展,学校经历三个阶段,实现了一所普通学校从“落后”到“优质”再到“示范”的两次跨越,被人们赞誉为“海淀北部的教育明珠”。

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脊梁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校长,陈恒华曾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海淀区优秀校长”等荣誉,入选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培养计划第二批名单。他先后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北京市课题《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学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其科研成果《北京二十中学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了《创造幸福教育》《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教师怎么研究学问》《探索脊梁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等文章。

建校初期,清河地区社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简陋,现实的困难考验着创办者的信念和精神。当地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如何办学?“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第一任校长说。学校租用了清河镇上一间不大的酿酒作坊,简单布置后,作坊就变成了学校。从此,当地的第一所中学——“清河中学班”开班了。

“课桌是大长木头板两头钉上支架,座位是木板下面垫上几块砖。多数学生家离学校比较远,每日往返十几里地,部分学生吃住都在学校。所以教室利用率非常高,白天上课是教室,中午吃饭是食堂,晚上睡觉是宿舍,有时开大会也要挤在这个大屋子里,教室又成了礼堂。”第一届毕业生回忆说。

当年,学校经费少、条件差,像修操场、安篮球架、挖跳坑、修跑道等都是同学们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修建的。虽然学校条件艰苦,但师生工作和学习热情高涨。第一届高中生毕业时,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幅超过了当时北京市高考录取比例。

1960年,在清河镇北边的小营增建了新校舍,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快速提高,成为清河地区的教育高地。雄伟的教学楼成为了清河地区的地标式建筑,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大学、走向社会,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二十中学也迎来了一位新校长——马成营。他在分析学校的发展状况后,提出了“德育为首、办有特色、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重视养成教育,探索形成了“五鞠躬,五起立”、“轻声右行,双手递接”、“仪容仪表整洁得体”等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课程。在育人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三原则”、“四字方针”、“五育人”的教育方法,即在德育工作要坚持激励的原则、身教的原则、参与开口的原则,勤、严、细、恒的四字方针以及目标育人、规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构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育人体系。

因此,二十中学再次快速崛起,其办学条件、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贯彻体育条例先进单位”、“全国校园环境建设先进校”、“北京市示范高中”、“首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竞争日趋激烈与复杂的世界格局,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二十中人提出了建设“优质、和谐、创新”的首都一流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志向高远、品学兼优、身心和谐、能力卓越”为育人目标,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成为“勇担当、有作为”的中国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脊梁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陈恒华强调,“中国脊梁”的优秀品格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高尚人格、科学素养、人文气质、健康体魄”五大方面,其核心是敢担当、有作为。学校围绕这五个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用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五彩斑斓、健康充实的青春时代。

在办学实践中,二十中学构建了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的“3L5L”五彩课程。3L是指三级课程平台,包括共同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创新发展类课程;5L是指五大课程领域,包括品德与修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身心与健康、艺术与审美。这些课程首先通过必修+选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然后通过主题课程,让学生在理想信念、健全人格和行为养成方面都得到较好地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

学校倡导教师树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尊重,以自我专业发展和学生成功成就事业幸福”的职业发展观。全体教职工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立德修身基础,以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行动指南,勤勉敬业,培育英才。

在北京二十中,校园环境采用中国庭院式布局,以初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科技综合楼和篮球场构成前院,以高中教学楼、田径场、学生宿舍楼为主构成中院,以艺术楼、文化长廊和植物园构成后花园。主要建筑青额白壁、釉瓦瓷砖,民族建筑风格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校史长廊、多媒体橱窗,再到每一个楼层的图书角布置,甚至校园垃圾桶的安置,无不彰显着传统特色。学校还修建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如“尊师阁”、“军民友谊亭”、“校训碑”、“校友亭”、脊梁人物塑像等,传递着尊师重道和“诚、勤、善、正”的人格品质。每天,学生在长廊里、凉亭旁、水池边或读书或谈心,构成了“于无声处浴心灵”校园景致。

脊梁教育是勇担当、有作为的教育。做脊梁教育是每一个二十中人的教育追求,这也是时代寄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二十中人以办人民教育为己任,以勇担当的精神传承民主教育思想,以有作为的魄力投身“脊梁”教育实践中,努力为国家未来培育着“中国脊梁”。

上一篇: 归国学子推动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下一篇: 传统文化教育:成绩、困境、出路与实施要点